
中国人口多有不少好处,其中一个就是好办事。试想一下炒股如何放大杠杆,要是14亿人每人捐出10000元,那我们瞬间就能筹集到14万亿人民币,这笔钱相当于中国2025年全年国防预算的8倍。但若真有一场战争爆发,这笔看似庞大的资金能支撑多久?答案可能远超你的想象。
目前国外还有不少国家被战争拖累,例如俄罗斯,2022年,俄罗斯每天就要消耗约9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61亿元),主要用于导弹、人员薪资和装备维护。若换算成14万亿人民币的“战争基金”,理论上可支撑约230天(约7个半月)。但现实却并非如此。
例如,1991年海湾战争中,美军仅42天就烧掉611亿美元(按2025年汇率约合4200亿人民币),日均14亿美元。若按此标准,14万亿人民币仅能维持140天的高强度作战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单枚战斧巡航导弹成本高达130万美元(约900万人民币),而一场战役可能发射数百枚此类武器。这意味着,仅导弹消耗一项,就能在几小时内烧掉数十亿资金。
展开剩余69%在国防预算上,中国占比并不高,只占GDP的1.26%,远低于美国的3%和俄罗斯的7%。靠的是背后是高效的资金管理:中国军费中装备采购和研发占比逐年提升,且通过军民融合策略降低边际成本。但战争一旦爆发,这种“性价比”优势可能被颠覆——战时的应急采购、国际供应链中断、装备战损补充等,都会导致成本飙升。
就拿美国来说吧,2025年,美国划出8950亿美元,其中有三成都是用来维护全球的800多个军事基地,如果中国被卷入海外的战争中,那么后勤的成本和日常的训练军费支出将是一个恐怖的数字。而且,现在的战争早就已经是体系对抗了,除了武器打击之外,花费在卫星、数据、电子等方面的钱,也是不计其数。这些隐形开支在和平时期可通过常态化分摊,但战时将集中爆发。
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概念,那就是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,同样还是一个经济问题。例如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就被经济制裁,60%的外汇储备被冻结,卢布汇率一度暴跌30%。若中国面临同等制裁,14万亿人民币的“战争基金”可能无法有效兑换为国际硬通货,进而影响能源、芯片等关键物资的进口。
更严峻的是,全球70%的跨境支付依赖SWIFT系统,一旦被切断,即便有资金也难以购买战备物资。这种“有钱花不出去”的困境,可能让战争潜力大打折扣。
所以,结合现有的事实来看,14万亿人民币能支撑的战争时长,可能在140天到230天之间波动,但这只是最表层的数学答案。真正的启示在于:现代战争的成本已高到任何国家都难以承受。所以,避免战争炒股如何放大杠杆,尽快结束战争才是当务之急。对此,你怎么看?
参考文献中国2025年度国防费预算分析,2025年3月26日证券研究报告:国防军工,中邮证券研究所,2024年12月30日俄乌战争中的每日开支分析,Centre for Economic Recovery,2022年5月28日发布于:广东省Powered by 联华证券_国家批准的配资机构_合法配资机构名单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